不靠藥物及物理治療而能享受一夜安眠的〈好睡書〉

幫助失眠的你,

  從潛藏心底的魔物們手中順利脫逃!

 

吃了安眠藥還是難以入睡嗎?

  或許你該排除生理因素,開始探討你的內在心理原因吧!

  不安、恐懼、怒氣、孤獨感、自卑感……都可能是讓你整夜輾轉反側的因素!

 

本書既不是失眠症的解說書,

也不是協助大家與失眠症奮戰的指導書,

而是為了讓睡不著的人能夠入睡的書。

所謂的失眠症,只不過是種症狀,只是數個深藏在心中、未獲得解決的心理問題,透過失眠這般症狀表現於外罷了。認為失眠症是現代鼠疫的也大有人在。失眠,或許可說是對促進文明發展的我們的一種懲罰吧。本書便是根據這些論點,進而思考了有關「究竟該怎麼做,才得以讓人擁有一夜好眠」的問題。──節錄自<前言>

加藤諦三(Kato Taizo

 

1938年生於東京。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教養學科、同所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碩士課程畢。自1973年以來,屢次擔任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。現為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、哈佛大學賴世和研究所(RIJS)研究所客座研究員、日本心理健康學會顧問,以及日本廣播公司體系之廣播節目「來電人生談話」的固定主持人。

著作有《美國印地安人的教導》(扶桑社)、《永遠「無法原諒」的人》(KK Bestsellers)、《自信與自卑感的心理學》(大和書房)、《心靈整頓學》、《讓心休息的方法》、《接受命運的方法》、《

息不安的方法》、《無論對誰都「示好」的人》(以上為PHP研究所)等多冊。

1章 為何會失眠?

❶ 重新審視自己

身邊有無可以信任的人?

一個人的堅強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

率直地認同現在的自己

無論睡不睡得著,「我就是我」

即便效率差,也不要焦急

失眠是「以往生活方式的結果」

自己能活在世上,能躺在床上,就該心存感謝

❷ 不安的真面目

在無意識中抱持的恐懼與孤獨

自己的目標,是否合乎現在的實力

從「價值達成型」變成「需求達成型」

重新建立人生的地基

被動的性格是失眠的原因

❸ 自卑感與優越感

心中的兩種矛盾

擁有自卑感的人的問題核心

在憎恨的群體中成長的人,在愛的群體中成長的人

與心的糾葛面對面

 

2章 睡得著的人格與睡不著的人格

❶ 失眠者的情感

  1. 不甘心
  2. 自卑感
  3. 克己
  4. 憎恨
  5. 容易受傷害

該如何與行徑誇張的人相處?

重新審視人際關係,「倚賴自己」

❷ 該如何處置失眠的情感

將目光轉向「快樂的經驗」而非「不甘心」

「不甘心的事」藉由忘卻來報復

絕不可背叛自己、對他人示好

「對他人示好者」=「神經質非利己主義者」=「失眠症」

敢捨才有新收穫

對自己發怒的原因何在?

改變對明天工作的認知

展現「實際的自己」

發洩怒氣與不甘心的情感

❸ 野心與失眠症

失眠者是膽小的野心家

以喜歡的事為目標者得以一夜好眠

抱有發自內心的目標,即可調整目標的層級

從未憑自己的意志做過任何事的領導者

❹ 欲望與失眠症

有了欲望就有所執著──致力於自己做得到的事

管理好一天的生活

不害怕失敗

即便無法立即睡著也無妨

察覺到真正的自己

❺ 不安與失眠症

不安的人懷有大量的敵意

在心理上自立

努力的方向性

本質性人格即為不安

❻ 憂鬱性格

憂鬱性格者,無法留下沒做完的工作

睡眠的勒沙特列原理

改變解釋

❼ 沒有被滿足的幼兒願望

「被拋棄的不安」和「受責備的恐懼」

為何會賦予事實「不當的重要性」?

煩惱是生活方式的結果

失眠是為了睡眠所做的準備──與幼兒願望好好相處

 

3章 變成睡得著的人

❶ 放鬆身體的力量

做自己喜歡的事轉換心情

停止欺騙人的行為

自己所能做的都去做,不要多想

❷ 自我分析

真正的自己存在無意識的領域

自我分析就是最好的心情轉換

對感受到壓力的「普通的自己」有所知覺

透過失眠明瞭自己的心情

察覺到自己心理問題的嚴重性

意識與無意識──活出自己的命運

❸ 思考人際關係

認為自己「運氣不好」,就會改變人際關係

當自己不甘心到失眠時,請計算自己所擁有的幸福

❹ 反省過去

現在睡不著是好事

會睡不著是有原因的

為何如此對失眠感到苦惱

失眠苦痛的根本,在於飽受人生之苦的人格

明瞭自己為「不當的重要性」受苦時,究竟有何錯覺

❺ 克服自卑感

如果周遭人們都是自己的戰友,就不會為自卑感所苦

早期發現受壓抑的憎恨

對自己被壓榨一事有所知覺

體驗關係變好的喜悅

❻ 相信自己睡得著

抱有基本焦慮的人,得試著相信自己受騙了

只要再三反覆閱讀,便會如此相信

❼ 由對自己的關心轉向對他人的關心

若抱有對自己的執著或虛榮心,便無法熟睡

努力變成睡得著的人格